欢迎访问“中国好品牌” 时间:

汽车业退出机制时限将至 僵尸企业何去何从

来源:央广网  投稿人:满朝旭 张棉棉  时间:2015-09-18  

文章简介:2012年7月,工信部决定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2013年10月17号,工信部向国内48家车企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发出公告,如果两年内无法通过相关考核,将暂停生产资质。现在离大限还有一个月,被称为“僵尸企业”将何去何从?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012年7月,工信部决定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2013年10月17号,工信部向国内48家车企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发出公告,如果两年内无法通过相关考核,将暂停生产资质。现在离大限还有一个月,被称为“僵尸企业”将何去何从?

 
  工信部通知中的“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指的是“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其中规定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对于很多几分钟就下线一辆车的品牌企业来说,这样的劝退标准太低了。这48家车企的名字都鲜为人知,比如: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博汽车有限公司、抚顺金信客车有限公司、扬州新亚车辆有限公司,等等,共同特点就是地域鲜明。也许只有当地人曾有幸见过他们生产的产品。在汽车业资深专家贾新光看来,劝退这样的企业势在必行。
 
  贾新光:中国汽车厂的数量庞大,连改装厂一块得2000多家造成产业秩序非常混乱,多少年也调整不下来,其中的一个毛病之一就是原来没有退出机制。
 
  这些“僵尸企业”是如何生存的?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李洋认为,能让他们活下来的就是他们的资质。
 
  李洋:很多半死不活的零产量、零销量的整车企业大量存在。它有资质,这个资质就是‘壳资源’,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寻租。工信部出台的这样一个规定,恰恰就是打掉这样一个局部的垄断,同时让很多所谓的‘壳资源’变得一文不值。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好品牌”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好品牌”,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041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883号

中国好品牌 | 版权所有www.haobran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