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好品牌” 时间:

向制度型开放转型 扩大开放如何再出发?

来源:新华社  投稿人:好品牌  时间:2019-01-08  

文章简介:向制度型开放转型 扩大开放如何再出发?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审议外商投资法草案,调整部分进口产品关税……近期,我国一系列开放“组合拳”彰显了扩大开放决心,也推动我国向制度型开放不断迈进。
       “制度型开放”是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开放的新表述。会议要求,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制度型开放更加强调规则意识。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这是推动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中国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也要调整新思路,不能穿着新鞋走老路。”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认为,制度型开放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对标国际规则,这既是中国进一步以开放促改革的需要,也是中国越来越深入融入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专家认为,越是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越要以自主开放的确定性予以应对,把握好机遇,压力和挑战往往能成为新一轮开放的动力。
       “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在学习规则和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更多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推进开放。”王小广说。
       2018年以来,在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加快制度型开放建设方面,我国走出了加速度——
       2018年6月,出台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外资限制性措施缩减了近四分之一;当月,发布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文化、资源、种业、电信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12月,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减少177条,压缩幅度达54%,实现非禁即入;当月,人大审议的外商投资法(草案)进一步加大对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开放努力不折不扣,开放成绩有目共睹。在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排名较前一年上升32位。
       张燕生说,下一步推进制度型开放要在三方面着力,一是学习借鉴对标国际先进规则;二是提升国家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WTO改革,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允许更多领域实行独资经营”“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下一步开放提出具体要求。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日前表示,商务部将推动相关部门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特别是外国投资者关注的教育、医疗等领域,将放宽外资股比限制。
       更多开放举措将陆续落地。2019年我国将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并推动在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全面清理取消针对外资的准入限制,实现市场准入内外资标准一致。
       业内人士认为,坚决维护全球经贸多边体制,加大与其他经济体的区域及双边谈判,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在能力范围内主动参与制定全球规则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也是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好品牌”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好品牌”,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041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883号

中国好品牌 | 版权所有www.haobran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