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好品牌” 时间:

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好中宁枸杞品牌

来源:新京报  投稿人:好品牌  时间:2019-10-22  

文章简介: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好中宁枸杞品牌

    地方品牌和所有品牌一样,只有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才有可能行之长远。
  中宁枸杞,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特产,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可以说,这是一个响当当的地方品牌。但是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块招牌的背面却有一些“尘垢”。
  在当地枸杞交易市场,贴牌枸杞现象已成行业潜规则,外地枸杞轻而易举贴上“中宁枸杞”标签进行销售。更严重的是,当地一些从业者为了让干枸杞防虫、卖相好,将严禁用于食品行业的工业硫磺熏制枸杞,或用焦亚硫酸钠对枸杞浸泡烘制。而硫磺中所含的砷及过量的焦亚硫酸钠,都能损伤人体肝肾。
  一块招牌得来不易。中宁枸杞还在当地带动大量农户致富增收。这些乱象既伤害了各地消费者的权益,当消费者觉悟过来之后,又会反过来损伤当地的名声和经济效益。
  中宁枸杞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在电商、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带动下,许多地方都开始有意识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地方品牌。但重“外功”轻“内功”、重宣传轻维护,也是屡见不鲜的现象。在一些知名的产品产地,市场秩序疏于管理,导致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潜规则横行。
  坦率地说,全国范围内地方品牌的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大家只看到打造地方品牌的好处,却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打造地方品牌的难处和痛点。地方品牌和所有品牌一样,只有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才有可能行之长远。
  对于假冒伪劣和“毒”枸杞事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也一直在行动。据当地媒体发布的消息,2018年,中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查扣硫磺熏蒸枸杞2850.8公斤,二氧化硫超标枸杞5016.3公斤。但是从报道中可以看出,歪风邪气完全没有刹住,反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势,因为冒牌货和“毒”枸杞不论在价格还是品相上都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有商家已认识到维护行业品牌的紧迫性,开始在网上曝光行业内幕,向消费者普及鉴别的知识。只是这种局部性的个体努力很难改变整体局面。正规军还是应该尽快行动起来,一是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执法检查的频率、广度,提高处罚力度,以儆效尤;二是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正品联盟,让外地消费者方便鉴伪。
  “李逵”必须做好自己,“李鬼”才没有空子可钻。地方品牌,首先在于“品”,有了“品”才有“牌”。要保证品质,不能只靠从业者自觉,因为“道德”“良心”是没有约束力也没法量化的。只有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控制体系,这个品牌才能有说服力。
  所以说,打造地方品牌不应该只是即兴之举,而必须放在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谋篇布局。高标准的产品不是卖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地方政府不仅要严格执法,对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产品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而且要有市场化思维,尽力消除信息不透明的环节,让下游消费者去倒逼上游生产者、经销商提升自己,加强规范。
  总之,不要让地方品牌沦为公地悲剧。因为消费者的信心建立很难,消失却很容易。一颗枸杞,一只螃蟹,一只小龙虾,一包茶叶,都容不得懈怠。希望更多的地方品牌都能够做到名副其实,让农户、商家与消费者实现多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好品牌”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好品牌”,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0415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883号

中国好品牌 | 版权所有www.haobrand.net